3D打印人形机器人将量产?背后供应商铂力特却“增收不增利”
添加时间:2025-05-01 09:30:02
在4月29日披露的一季报中,铂力特单季营收2.2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归母净利润却由上年同期盈利95.75万元转为亏损1495.02万元,扣非净亏损同比扩大89.99%至2701.6万元。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2亿元虽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但持续为负的现状仍凸显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布局的高投入特性。
同期披露的2024年年报也侧面印证上述观点。过去一年中,该公司营收13.26亿元,同比增长15.02%,营业利润8853.97万元,同比减少15.73%。二者间的增速剪刀差已初现端倪。
铂力特主攻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围绕金属增材制造产业链,该公司布局金属3D打印设备、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及金属3D打印原材料、结构优化设计、专用软件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
凭借3000余个累积激光数量、约150台相关分析检测装备等优势,铂力特成为国内第一梯队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基地。
“营业成本增加较大,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有所下降。”铂力特解释道,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均有所增长。
体现在数据中,2024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增幅15.02%;主营业务成本增幅却高达36.31%,增长2.2亿元。
具体到行业来看,占营收比重61.45%的航天航空、占营业比重34.10%的工业以及科研院所、医疗、其他业务毛利分别下降11.06%、9.81%、球友会APP6.99%、12.17%、188.16%。
与之相对的是,该公司自研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其中,3D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原材料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3.51%、4.99%、41.38%。
可以说,毛利率下降导致利润变薄,而销量上涨则增加了账面营收。这也是铂力特增收不增利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出海浪潮下,铂力特在海外地区实现58.47%的大幅增长。同时,该公司境外市场毛利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5.89%,有效拉动了企业盈利增长。
对于增材制造“成本高、效率低”的传统认知,铂力特表示,将通过深度集成自动化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串联起零散生产环节,打造智能化生产系统,推出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逐步构建起真正的“黑灯工厂”,重新在大规模、高效率、广泛应用场景下思考金属增材制造产线软硬件和制造流程的适配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是铂力特加速进入金属3D打印全链布局、发挥规模效应“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步。
过去一年中,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基地建设进入密集投产期。其中三期项目B地块自2022年7月启动后,C、D地块于2024年3月接续开工,至此三期工程实现全域施工;四期E地块2023年5月动工,至2024年12月竣工转入设备调试。
2018年8月,该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A350飞机大型精密零件金属3D打印共同研制协议。2024 年公司再获AirbusAtlantic主力机型A320 O-Ring工作包。
若上述项目顺利建成投产,铂力特将拥有航天航空领域批量化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为强化上游材料自主可控,铂力特通过全资子公司西安铂点实施粉末材料专项扩产,计划投资10亿元(募集资金3亿元+自筹7亿元)购置150亩土地,建设钛合金、高温合金粉末产线。
该产能工程嫁接于四期生产基地,达产后粉末年产能将提升至3000吨,建成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粉末原材料产业化基地。
按施工进度测算,未来五年内,上述项目将迎来产能集中释放期,公司金属增材制造全链条自主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匹配航空航天领域高复合需求增速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谈及今年业务发展,铂力特还提到,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通过金属3D打印一体化成形,降低人形机器人装配难度,并显著提升量产能力。未来,铂力特将继续赋能人形机器人相关科研团队,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向新高度。
时隔近五年重要调整!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文规范会计所发展 这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视频|中央政治局: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政在发声|央行最新回应,事关降准降息、货币政策走向、美债波动影响等热点线万件冲锋衣,安徽亳州老板冲上市